白扁豆的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,人工精心养护的白扁豆产量会比野外栽种的高。

人工养殖的白扁豆亩产量在950-1100斤左右,野外栽种的产量则在750-900斤左右,这是由于气候、温度、湿度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。

白扁豆通常在4月中旬种植,野外栽种通常在5月进行,栽种时需要将土壤耙平并施足底肥,每穴放3-4粒种子即可。

白扁豆的亩产量

一、白扁豆的亩产量

1、产量

(1)白扁豆一亩地大约可产出一千斤,白扁豆主要种植地区在北方,春播为主。

(2)四月中旬种植,需要将土壤耙平后,施足底肥,将种子播入,每穴三至四粒,覆土四至五厘米,镇压。

(3)每穴放入种子过多,不宜采摘,量产值也会下降。排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,以防止出现落花情况和各种病害。

(4)白扁豆对温度要求相对较高,温度太低会降低树苗的成活率,产量值也会大幅下降,室内种植多在1月中旬以后。

(5)野外种植一般在五月左右就可以种植。室内培育栽种白扁豆,经过人工精心养护产量可达九百五十斤至一千一百斤左右,野外栽种,由于气候、温度、湿度的不可控性,产量可达七百五十斤至九百斤左右。

白扁豆的亩产量,大概有1000斤左右

2、种植要点

(1)将苗木土与百分之五十的菜园土、百分之二十五的腐熟有机肥、百分之二十呋喃灰、百分之二的尿素以及百分之三的三元氮混肥混合,播种后,薄盖一层土,保障土壤稍微湿润即可。

(2)幼苗生长稳定后,可以移栽栽植,需要良好的排水、通风,风面向阳,合理施肥,很快就能茁壮成长。

白扁豆的亩产量,大概有1000斤左右

二、扁豆枯萎病介绍

1、发病症状

(1)植株染病后,茎部皮层开裂,易生不定根。

(2)湿度大时茎基部或中部分枝处生白色至淡紫色或粉红色霉状物,有的具橙黄色粘质粒,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已褐变,病菌及其分泌毒素堵塞输导组织,影响水分和养分运输,叶尖或十缘出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点,茎叶由下向上逐渐凋萎变黄,雨季常见成片枯死。

2、病原特征

(1)菌丝无色,分隔,有大小两型分生孢子。

(2)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,平直或略弯,具隔膜3~6个,大多3~4个,顶胞稍尖,有脚胞或无;小型分生孢子无色,具1分隔或无,椭圆形或长椭圆形,大小5~12.5×1.5~3.5微米。

(3)厚垣孢子分圆形和椭圆形两种,前者直径8~12微米,椭圆形的大小7~10×5~7.5微米,厚垣孢子单个顶生或串生在菌丝中间。

白扁豆的亩产量,大概有1000斤左右

3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

(1)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,病菌从伤口侵入,在田间借灌溉水、昆虫或雨水溅射传播蔓延。

(2)高温多湿条件易发病。植地连作、土质粘重、根系发育不良易发病。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。
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运富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运富春立场。